宋朝皇帝的政治表现和宋朝疆域的变化
2021-01-07 17:05:33
  • 0
  • 0
  • 4
  • 0




宋朝皇帝的政治表现和宋朝疆域的变化

                      张念瑜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18帝,享国319年。

与宋朝并立的政权有辽、西夏、金、大理、吐番、蒙古等(见图1)。而在与这些政权的对立中,宋往往被辽金打得脸青鼻肿,“二圣被虏”(1127年),建炎南渡。但宋朝却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陈寅恪先生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回载之演进,造极答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1。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

在梳理宋朝的货币经济和经济革命史料时,对有关政治、改革、货币、土地私有化与地价等方面的资料而成文。


图 1  宋、西夏、辽、金存亡时间


一、宋朝疆域的变化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出生于洛阳,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图2  公元960年五代十国,宋疆域地图

图片来源:http://ditu.ps123.net/china/12337.html。

 

宋朝建立初期,疆域仅限于原后周疆域(见图2)。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的方针,开展统一战争。主要包括平定武平周保权(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动投降归顺;平定后蜀孟昶(965年);征讨北汉(968年);平定南汉刘鋹(970年);平定南唐李煜(975年)。之后,吴越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平定北汉刘继元(979年)(见图3)。


 

图3  公元979年北方宋疆域地图

图片来源: http://ditu.ps123.net/china/12344.html。

 

 

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古代中国。北宋曾二次讨伐辽国失败,幽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还在契丹手中。党项李继迁及其后代后来控制了夏州、灵州、河西走廊,1038年建立了西夏。交州建立的交趾国,也只是成为宋朝的藩属国,即越南的独立(见图4)。



 

图4 公元1119年宋,西夏,金疆域地图

图片来源:http://ditu.ps123.net/china/12383.html。

 

1115年,女真族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立国,国号金。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1125年金灭辽国,1127年金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 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1279年,蒙古人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见图5) 。



 

图5 公元1235年(宋)

图片来源http://ditu.ps123.net/china/12445.html。

 

 

 

二、宋朝皇帝的继承及其特点


   北宋有9任皇帝,南宋也有9任皇帝(见表1)。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fū)3岁登基,因受惊吓而死,在位28天。我们没有将其算入皇帝之列。综观两宋,宋朝皇帝的继承及其特点是:


(一)宋朝皇室人丁不旺

  两宋18位皇帝,只有15任皇帝有皇子皇女。这是因为:宋末三帝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宋末帝赵昺都是南宋末年即位的幼主。宋恭帝3岁登基,在位2年;宋端宗7岁登基,在位2年;宋末帝6岁登基,在位1年,投海身亡。

第一,宋朝15任皇帝的后妃共生育儿女188人,其中皇子101人,皇女87人。皇帝平均拥有皇子6.7人,平均拥有皇女5.8人。唐代22位皇帝有231位皇子,平均有皇子10.5人[2],显然,宋朝偏低。

第二,宋朝皇子皇女早夭率较高。皇子早夭率(没有活到成年的比例)为42.57%,皇女早夭率为43.68%(见表2)。

第三,北宋皇子皇女的数量多于南宋,皇子皇女早夭率低于南宋。北宋9任皇帝有皇子74人,南宋6任皇帝有皇子27人。当然,北宋徽宗赵佶就有31位皇子,占北宋皇子总数的42%。同时,北宋皇子、皇女的早夭率分别为32.43%和38.75%;南宋皇子、皇女的早夭率分别为70.37%和100%。

由于宋代皇帝少子和早夭问题,严重影响着皇位继承。在两宋18位皇帝中,有4位皇帝无子嗣继承皇位。宋仁宗无子,高宗赵构、宁宗赵扩、理宗赵昀的儿子早夭,只能在皇室赵姓家族中“过继”或选用。 同时,北宋是太宗赵炅(即赵光义)及其子孙当皇帝;南宋则是太祖赵匡胤的子孙当皇帝。太宗赵炅继承太祖赵匡胤皇位是一个历史悬案,但到南宋时由太祖赵匡胤子孙取代赵炅子孙当皇帝与赵宋皇室子嗣不兴旺有直接的关系。

 


 (二)宋朝皇帝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在宋朝18位皇帝中,属于长子的只有2位,即神宗赵顼和端宗赵昰(shì)。赵昰虽然是度宗的长子,但不是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是弟终兄及。

(三)皇帝登基年龄、在位时间、寿命

按18位皇帝计算,平均登基年龄为21.89岁,平均在位时间17.78年,平均寿命为46.39岁。这种表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各朝代中排在前列。但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赵宋皇位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大量出现儿童皇帝的现象。         

(四)宋朝皇帝中有许多没有政治抱负,甚至不愿做皇帝

在两宋18位皇帝中有4位禅位做太上皇。宋徽宗赵佶禅位于其弟钦宗赵桓、高宗赵构禅位于孝宗赵昚、孝宗禅位于光宗赵惇,光宗因有疯病被逼禅位于次子赵扩(宋宁宗)。他们禅位后做上了太上皇。宋徽宗有31个儿子,有25人活到了成年,但徽宗却没有将皇位传给他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南宋的宋理宗、宋度宗也没有多少政治抱负。他们昏庸、荒淫无度,奸臣专权,小人当道,使宋王朝走向不归路。

(五)宋代皇帝重文抑武,缺乏军事战斗精神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随后兵不血刃地进入开封城,成功逼迫年仅8岁的后周小皇帝郭宗训禅位。与赵匡胤当年在军中的一众结义兄弟即“义社十兄弟”的帮助有关。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接受赵普的建议,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式,削夺朝中诸将兵权(961年);加强中央集权(963年);削弱地方财权(965);加强中央禁军建设(967年),削夺节度使兵权(969年),统一全国。宋太祖虽然将“义社兄弟”和各节度使的兵权收集于皇权之下,但“善用旧人”(晏建怀.2014)。

作为武将出身的宋太祖,却重文抑武。这是他根据中国历史经验教训形成的理念。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后宫、宦官和拥兵自重的将军不断将王朝推向内忧外患的深渊,导致中国历史在改朝换代中恶性循环。宋朝皇帝认为士大夫是值得信任的集团,甚至接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并付诸于一系列制度安排。宋朝沿袭了唐朝前期的一些做法,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但奇异的是,在战争时战区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监担任,而且改变战略必须经过皇帝同意。这样的军队很难形成战斗力。因此,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

 

三、宋代皇帝政治表现

 

在君主专制条件下,皇帝是全国政治的核心。因而,皇帝的自然条件、政治抱负、政治素养、知人善任和处理国家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决定着国家的治理绩效和国家的命运。由于中国君主专制时代是“家天下”,皇帝既要利用其他家族又要千方百计地防范其他家族。

综观两宋皇帝,北宋好于南宋;前期皇帝好于后期皇帝,具有狗尾续貂的特点。

宋代18位皇帝表现最好的当属宋太祖。元代史家脱脱评价宋太祖:“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3]。毛泽东在其一首词中也是将唐宗宋祖作为旧时风流人物。

宋太宗按照太祖的即定方略,继续完成统一大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但“不知兵”(毛泽东语),与契丹的战争中屡战屡败。

宋真宗上台后勤政治国,北宋由此进入咸平之治。宋仁宗在与西夏战败后,任用范仲淹、吕夷简、富弼、包拯、韩琦等能臣推行庆历新政,而“仁宗盛治”不逊于“贞观之治”。宋仁宗“过继”儿子宋英宗即位后,朝中讨论其生父濮王是为皇伯还是称为皇考,争议了18年(史称“濮议事件”)。其长子宋神宗赵顼支持王安石变法。王安石被罢后,宋神宗继续改革事业,号为"元丰改制",但影响远不及王安石变法,后因对西夏战败而病亡。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在音乐、绘画方面有较高的造诣[4]。同时,徽宗也信奉道教,却荒于政治,并由奸臣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等把持朝政。他们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导致了方腊、宋江起义。在金军南下攻宋时,宋徽宗传位其弟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后被金军虏至北方,客死他乡。最终导致北宋结束。

  建炎(公元1127年)南渡,高宗赵构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因宋高宗任用秦桧为相,并杀一心想迎回“二圣”的岳飞父子,“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但元代史家脱脱评价赵构:“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5]。高宗唯一儿子赵旉三岁登基,因受惊吓,登基仅28天而夭亡。高宗遂将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昚“过继”为养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于赵昚。

孝宗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孝宗“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6]。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昚禅位于其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

淳熙十六年(1189年),光宗赵惇登基为帝。因皇后李氏干政,“及夫宫闱妒悍,内不能制,惊忧致疾。自是政治日昏。”[7]。绍熙五年(1194年),有疯病的宋光宗被逼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

  宋宁宗赵扩在位30年。执政初期,“以旧学辅导之功,召用宿儒,引拔善类,一时守文继体之政,烨然可观。”[8]。统治中期换上奸臣韩侂(tuō)胄执掌大权, 排斥理学和正派大臣,对外挑起与强邻金国的战事,祸及淮河两岸。统治晚期又让史弥远独揽朝政。宋宁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于是他立沂王的儿子赵竑为太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政非常不满。因此史弥远废赵竑太子之位,改立赵昀为皇位继承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宋宁宗去世。赵昀接替即位,是为宋理宗。宋理宗在位40年。

   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次年,宋理宗改元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同时,因金朝面临蒙古侵略所形成的亡国危机,联蒙灭金,并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宋朝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以刷会稽之耻,复齐襄之仇。然而,因宋理宗两子早夭,最后理宗择其弟赵与芮之子赵禥为皇储。由于赵禥其母曾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堕胎药,因此赵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宋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宋度宗。

宋度宗在位10年,其昏庸甚于理宗,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度宗继统,虽无大失德,而拱手权奸,由贾似道执国命。宋度宗之后,分别由他的三个幼子赵㬎、赵昰、赵昺即位,宋王朝走向灭亡就在所难免了。

 

四、结束语


宋朝是传统汉族的一个小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割局面。宋朝将华夏文化发展推向了高峰,在经济领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全国人口数量为8050万人,到北宋末期即宣和七年(1124年),人口数量达1.26亿人,增长了57%。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和平的方式夺取了后周的政权。经过17年(962-979年)统一(古代中国)的战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割局面,但终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宋朝盛世的疆域没有达到唐盛世疆域的一半。与宋对立的政权有辽、西夏、金、大理、吐番、蒙古等。宋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疆域面积是不断缩小的。最后,金灭北宋,蒙古族人灭南宋,统一中国。

宋朝皇室人丁不旺对皇位继承和国家治理影响作用巨大。而综观两宋政治,虽然存在皇帝昏庸、奸臣专权的局面,但没有出现宦官专权和将军闹独立的事件;在皇帝不能正常履行政务的时候,后妃出面主政(焕力.2010) 。两宋的内政绩效是相对较好的。其问题主要是来自外患。

评估宋朝皇帝的政治表现,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什么样的皇帝是好皇帝?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并且开国皇帝和守成皇帝,其面临的问题、能力要求等都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开国皇帝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并领导人民群策群力建立一套好的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守成皇帝能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国家治理制度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从史学家的评价来看,宋太祖赵匡胤当然是“千古一帝”,宋孝宗是南宋政治表现最好的皇帝。

 

 

注释:

[1]]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邓广铭全集:第十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张念瑜. 唐代皇子制度与唐代政治关系的几个问题[OB]. http://zhangnianyu.blogchina.com/974880298.html。

[3](元)脱脱等著《宋史》卷三《本纪第三》。

[4]闫卓. 宋徽宗赵佶对宋代绘画艺术的推动与倡导[j].兰台世界,2014(6);宫宏宇.赵佶的音乐外交与宋代音乐之东传——介绍英国学者普兰特对宋代中国与高丽间音乐交往的有关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2).

[5]《宋史》卷三十二《本纪第三十二》。

[6]《宋史》卷三十五《本纪第三十五》。

[7]《宋史》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

[8]《宋史》卷四十《本纪第四十)。

 

 

 

参考文献:

张其凡.“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焕力.宋代后妃参政和“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J].] 晋阳学刊,2010(1).

陈峰.宋朝的治国方略与文臣士大夫地位的提升[J].史学集刊 ,2006(1)。

晏建怀.宋朝皇帝如何用人[J].钟山风雨,2014(6).

闫卓.宋徽宗赵佶对宋代绘画艺术的推动与倡导[j].兰台世界,2014(6).

宫宏宇.赵佶的音乐外交与宋代音乐之东传——介绍英国学者普兰特对宋代中国与高丽间音乐交往的有关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2).

诸葛忆兵.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1).

郭影影.宋代后妃子嗣人数、寿命与疾病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

范帅.宋代皇子人数及寿命考[J].昆明学院学报, 2015(1)。

 

版权声明:文中有的图片可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之删除。“弩之的专栏”的博文均为作者原创,未经本人同意,各类刊物和媒体不得转载。对学术性抄袭,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zhangnianyu.blogchina.com/。)、



、、、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