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美国的旧世界,美国是欧洲的新世界
张念瑜
【提要】欧洲文明是派生文明。派生文明也是一种伟大的创新。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亚非欧广大地区曾不断涌现诸如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资本主义等。这些文化所影响的地区是不同的。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明显。
中国古代受西亚文化和印度文化(主要是佛教)影响巨大。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器物为媒介来实现的。中国文明没有与古希腊、古代罗马文明发生直接的交流。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引入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化,1949年后,中国抛弃了资本主义,而从苏联引进了俄式社会主义文化。
美国与欧洲同根同源,但美国是欧洲的新世界。美国这个欧洲的新世界的制度基石是美国宪法及宪法的有效实施。
长期以来,我们看中国与欧美的关系时往往会用所谓的东方与西方的概念来分析。这种看问题的角度对不对?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我们通常将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称为世界四大古文明。四大文明是源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属于派生文明,深受临近地区原生文明的影响。同时,由于中国文明是一种没有中断的文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其他三大文明的影响是巨大的。
恩格斯曾指出:“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马克思恩格斯,1995c.p.524)而欧洲文明是派生文明。美洲文明不是欧洲文明的简单复制。实际上,欧洲是美洲的旧世界,美洲是欧洲的新世界。在此,我们首先介绍欧洲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再介绍美洲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一、 古希腊文明与希腊化时期
古希腊(Greece)是欧洲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欧洲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古希腊文明是派生文明,它受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文明的影响。罗素指出:“在全部希腊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罗素,1988. p.24)。
希腊化时期(BC303-BC140)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展,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希腊化”是希腊文明与埃及文明、西亚文明和印度文明交融的产物,是四大文明精华的结晶。
公元前303年,亚历山大帝国经过二十年的战争已经分裂成四个主要部分:掌控马其顿本土的卡桑德(淡黄),统治小亚细亚和中东一带的安提戈努斯(淡绿),割据埃及的托勒密,占据帝国大部分地区的塞琉古(绿),在前305年塞琉古东征和孔雀王朝(棕)的旃陀罗笈多打平,但由于安提戈努斯的威胁,塞琉古把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南部一大块地区割让给了旃陀罗笈多换取500头战象而归,而由于安提戈努斯实力强于任何一个继业者,所以其他三人联合起来对安提戈努斯作战(参见图1-1)。
在此必须指出,曾影响希腊文明的两河文明,却反过来受到希腊文明的影响。同时,印度文明也受到希腊文明的影响。
二、 古罗马文明及区域分布
古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古罗马在在建立和统治国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这些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文明。古罗马文明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有两方面,即前半期的罗马律法和后半期的基督教。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395年-1453年)。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首都为君士坦丁堡(现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
东罗马帝国是一个像战国时期的周朝。962年德意志(前身是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1157年,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1806年,拿破仑一世灭神圣罗马帝国。
1453年,土耳其君主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末代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结婚成为伊凡三世第二任妻子,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和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的儿子继承王位成为瓦西里三世,从此以后,俄罗斯王室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王室的血脉,以第三罗马自居。
总之,就东罗马帝国这一线索来说,土耳其和西亚、中东等国家,独联体各国,东欧等国家,在文化上具有更多的认同性。
三、 基督教文化及地域分布
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Judaism)。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新约》和犹太教的经典《旧约》,督教认为耶酥是神的儿子,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是救世主(弥赛亚)。只要信耶酥基督,无论是谁,就可以得到拯救。这大大改变了犹太教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从而被广泛接受。
公元1世纪上半叶,早期基督教在罗马的巴勒斯坦省(现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形成。因而,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是古罗马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颁布《米兰敕令》,罗马帝国终于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在各城市建立教区。由此,罗马帝国基督教化(本内特,霍利斯特,2007.pp.8-30)。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公教(在中国称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国称东正教)。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会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1096-1291年,天主教以维护基督教为口号,展开了8次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16世纪以后,欧洲各国发生了宗教革命(路德宗和加尔文宗教改革),分化出许多支派,包括新教(Protestantism)和其他派别。随后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扩张,将基督教传到了世界各地。
目前,全球基督教信徒近21亿人(占比31.7%)。天主教(theCatholic Church)占全球人口的15.9%,新教占比11.6%,正东教(Orthodoxy)占比3.8%(见表1-1)。基督教信徒分布在世界各地,密度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多为欧美地区及其其原殖民地(见图1-4)。
我们注意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三教的上帝叫法不同。犹太教称之为耶和华(YHWH)、天主教称之为雅威(yahweh),伊斯兰教称之为“安拉”。实际上,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都是亚伯拉罕。当然,他们对上帝、救世主等宗教教义的理解或阐述以及实践是不同的。在文化上,他们对互相的共同点和差异比较清楚。而长期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却做不到这一点。
四、 资本主义发展及扩张
无论是中国西周的封建制还是欧洲的封建制,都是由统治者先有一个所谓的“顶层设计”,再由政权通过组织化推行。封建统治者在设计制度的目标中往往理想化,而美好的愿望往往需要制度来压抑人类的“动物性的”欲望。同时,因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环境资源的枯竭而导致宗法制和封建制无法延续下去,最后因内部对资源的竞争和争斗而使之瓦解 [3]。
资本主义(Capitalism)不是由那个集团事先设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却要向前推到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化运动[4]。
西欧由“自然经济状态”到城市化运动是由许多力量博弈和殊死斗争的结果。这些力量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维京人、日尔曼人、原罗马人,等等,也有来自中国的影响等。 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1979.p.427)。因此,西欧城市化运动形成了西欧的市民社会和独立的资产阶级,由此才有以后的文艺复兴运动、重商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是人类的伟大发明[5],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在不断改进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只有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才可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1640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到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18 世 纪中叶至19世纪初,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外殖民。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列宁,p.232)。十九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列强进入中国并划分势力范围。马克思为此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恩格斯,1995a.p.716)。
综上可见,资本主义在西欧的产生是当时亚非欧三大洲各种力量、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提供了摧毁西欧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和促进基督教改革的技术。西欧资本主义却通过殖民扩张政策或侵略战争将资本主义扩展到全球。
五、进入美洲之前的欧洲发生了什么?西欧人为什么进入美洲?
进入美洲之前的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
第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在8世纪至11世纪,因穆斯林切断地中海和维京人南下抢掠,使西欧陷入自然经济状态。威尼斯水手利用其地理优势,以及与穆斯林、拜占廷(威尼斯原是拜占廷的属国)的友好关系,开展商业活动,并从事自中国而来的商品买卖。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年)游记《东方见闻录》公开发表,在西欧掀起了一股东方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在这种历史氛围下,意大利的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于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由此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
第二,基督教改革。公元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开展了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德意志的大部、丹麦、挪威、瑞典、荷兰及英国全部都是与旧教完全分离。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了基础。但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第一个国王詹姆斯一世(1566-1625年)不容新教和异教徒,并决意将他们驱逐出境(查尔斯•俾耳德,威廉•巴格力,2018.pp.32-33)。1620年11月11日,渔船五月花号搭载102名新教徒(包括一名婴儿)经过66天的航行在波士顿登陆,开启了英国人源源不断地进入美洲的先河[5]。
第三,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重商主义政策。民族国家(nation state or nation-state)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欧洲民族国家的成型与1648年欧洲各国达成《威斯特伐里亚公约》关系紧密。民族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民族国家支持商人进行殖民扩张。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对美洲的殖民都是在国家支持下所进行的。
第四,贫困是欧洲底层人民到美洲殖民的一个原因。欧洲向美洲殖民达几个世纪。16-19世纪也是欧洲重商主义时代,但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虽然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然而,农民的生活窘迫而难以维持下去。这个时期的农民起义先后在许多国家爆发。如英国农民起义(1381年)、瑞典农民起义或达克战争(1542年)、德国农民战争(1524-1526年)等。向美洲殖民是欧洲底层人民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机会。实际上,在美国的移民中,有2/3是想摆脱贫困命运的人(查尔斯•俾耳德,威廉•巴格力,2018.p.52)。
六、欧洲的新世界—美国的建立
(一)欧洲人移民之前的美国
欧洲人移民美洲之前,美洲原住民(Native Americans)是欧洲人所称谓的“美洲印第安人”( American Indian)。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s)或“美洲原住民”与西伯利亚东部人有密切关系。根据传统的理论,古印第安人或古美国人是在更新世晚期最后一个冰川期进入并随后居住在美洲的第一批人。他们从北亚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国(见图1-5)。这种迁移可能发生过两次,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5,000-12,000(47,000-14,000 BP)和公元前8000-7000(10,000-9,000 BP)。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美的土著文化变得越来越复杂,例如东南部的哥伦布之前的密西西比文化,考古发展了先进的农业,宏伟的建筑和国家级社会。从公元800年到1600年,密西西比文化蓬勃发展,其最大的城市卡霍基亚被认为是现代美国最大、最复杂的前哥伦布时期考古遗址[8]。
在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原住民与外界鲜有贸易来往。他们的经济以狩猎、采集和农业为基础,例如美洲生长的烟草、土豆,玉米、蚕豆、笋瓜,南瓜、蕃茄、花生、鳄梨、可可、香子兰和辣椒等作物是此前欧洲人闻所未闻的(冈德森,1994.p.44)。在欧洲人来到美洲后,原住民保有传统的经济体制,也从殖民者那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欧洲殖民者带给美洲原住民的是毁灭性的灾难。但关于殖民初期美洲原住民人口的数量,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到1800年,现今美国的原住民人口减少到大约600,000人,而19世纪90年代只剩下250,000名印第安人 [9]。导致美洲原住民人口急剧下降的原因:一是欧洲殖民者带入疾病(美洲原住民对欧洲带来的新疾病缺乏免疫力)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二是殖民者的杀戳。例如,西班牙在侵占加勒比海各岛时就大量杀戳原住民,“为数众多的阿瓦克人---估计原有30万左右—全部灭绝。”(冈德森,1994.p.43)。在201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中,有近300万人表示他们的种族是美洲原住民(包括Alaska Native)[10]。
(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
西班牙是第一个在美洲拥有殖民地的国家[11]。其次是法国[12]。再次是英国。
1606年,伦敦的弗吉尼亚公司组织首批移民迁往北美。1607年5月24日在詹姆斯河河口处建立定居点,定名“詹姆斯敦”;1620年,“五月花(May Flower)”号3桅盖轮船载有包括男、女及儿童在内的102名清教徒由英国出发,经过66天航行,最终在如今的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登陆。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即后人所说的《五月花号公约》。
1608--1776年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的13个殖民地。它们是:弗吉尼亚、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马里兰、罗得岛、康涅狄格、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纽约、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特拉华和佐治亚。从属于英国,但相对独立自治,由英王特许,赋予政治自治权利,但不能占据议会席位。它们也就是美国建国之初的13个州。
这十三个州都是美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参见图1-7)。这十三个州的民族成分十分复杂,除印第安人、黑人外,还有法国人、荷兰人、德意志人、瑞典人、瑞士人、爱尔兰人和英国人等。其中英国移民最多。大多数移民是清教徒,而英国的清教徒大多数是中产阶级(冈萨雷斯,2016p.27)。
(三)美国建国后其国土与人口的增长
美国建国后,不断向西扩张性开发。由立国时的十三个州到1959年增加到50个州(见表1-2)。
美国建国前的殖民时期和建国后的向西扩张时期,人口增长很快。1630年,美洲殖民地只有5000多人;1670年,美洲殖民地已有10万多人,1780年美洲殖民人数达到272多万人(冈德森,1994.pp.50-52;p.82)。英属北美地区新殖民的结构随着西部地区开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72年新移民中黑人的比重快速提高(参见图1-9)。殖民地的阶级结构日益复杂,顶端是大商人和大种植园主,中间是小土地所有者、小工厂主、技师、自耕农等,再下面是佃农、雇农、渔民、手工业者、工匠、学徒等,压在最底层的是契约奴、黑人。
美国一开始就是一个宗教性国家。美国是基督教居主流地位的宗教性国家,其中新教占50%左右(表1-3;图1-10)。从历史上讲,由于清教徒(新教)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受排挤,为了“信仰自由”而迁移到美洲。19世纪,美国本土也产生了新宗教,即摩门教、耶和华见证明人和基督教科学派(冈萨雷斯,2016.pp.315-319)。宗教对美国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托克维尔,2013.pp.202-212)。
(三)美国的民主政治
美国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美国宪法和法律条文规定,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最终属于人民;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总统选举是政党选举与公民选举交融结合进行的。同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791年12月15日通过)禁止美国国会制订任何法律以确立国教;妨碍宗教信仰自由;剥夺言论自由;侵犯新闻自由与集会自由;干扰或禁止向政府请愿的权利,等等。
托克维尔指出:“那些移民在17世纪初期定居在了美洲大陆,他们在欧洲旧社会反对的思想中筛选出了民主思想,然后自己把应用在新大陆的海滩。民主思想在这里自由地发展着,随着民意的不断发展,它也最终成法律制度。”(托克维尔,2013.p13)。来到美洲殖民地的移民摆脱了旧世界的等级制度,人们具有平等观念,“人们因为平等而热爱自由” (托克维尔,2013.p124)。当然,托克维尔也明确指出,美国的民主法制并不是完美无暇的,但能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美国参照英国的做法建立普遍法体系。这一点与欧洲大陆是有差别的。
1864年11月下旬,马克思代表国际工人协会中央委员会起草的《致美国总统阿伯拉罕•林肯》的信,把美国称为有着“伟大的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把美国《独立宣言》称为世界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把美国南北战争称为“开创工人阶级取胜的新纪元”,并把美国总统林肯称为“工人阶级忠诚的儿子”;他甚至宣布,欧洲工人“阶级的命运是同星条旗连在一起的”(马克思恩格斯,1964.pp.20-21)。
七、总结及评论
1938年,毛泽东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时,曾为学员於江题词:“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14]目前,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越演越烈,甚至渐行渐远,令人忧虑不安。怎么办?既然碰上了美国这个钉子,按照毛泽东的办法就得向美国学习,妥善处理两国的经贸关系。
在当今世界,美国是最强大的,美国的制度相对而言也是最完善的。美国民主制度是否如国内的许多学者所讲的正在衰败?我们暂不做探究。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如何从文化层面认识欧美、认识美国,从而以此为鉴来认识我们自己。《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一,从世界文明交流史来认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特征。
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古文明,是源生文明,而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文明属于派生文明。但派生文明也是一种伟大的创新。它会反过来影响源生文明。从世界文明交流史来看,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亚非欧广大地区曾不断出现派生文明。例如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资本主义等。这些文化所影响的地区是不同的。
中国古代受西亚文化和印度文化(主要是佛教)影响巨大。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器物为媒介来实现的,如马镫、火药、指南针、纸、印刷术[13]、丝绸、瓷器等。欧洲发现新航道和发现美洲与向往得到中国的财富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文明没有与古希腊、古代罗马文明发生直接的交流。在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文化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中并没有民主、自由、形式逻辑、科学的因素,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与法律。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一文中指出:“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开始建立起联系。”(马克思恩格斯,1972b.p.2)。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被动引入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化,1949年后,中国抛弃了资本主义,而从苏联引进了俄式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美国是欧洲的新世界。
美国与欧洲同根同源,但美国是欧洲的新世界。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建国初期,移民主要来自欧洲,后来随着西部地区的扩张性开发,从非洲贩运了大量的黑人进入美国。以后,美国接受世界各国的移民。美国人抛弃了旧社会或旧世界的封建等级制度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在法律面前犹如在上帝面前一样,人人平等。人们因平等而热爱自由。这是欧洲旧世界所缺乏的。
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共和制,也不同于议会内阁制的总统制。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美国重视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并从制度上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教育、科研发展的社会法治环境。使得美国的教育、科研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裙带资本主义程度日益加深,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民粹主义思潮已成为社会稳定所潜伏的隐患。
第三,美国这个欧洲的新世界的制度基石是美国宪法及宪法的有效实施。
我们知道,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是美国宪法。美国宪法自1787年颁布以来,历时已有200多年。美国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始终没有改变,政治局势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旧世界经常出现的复辟和反复辟斗争,只对其宪法进行小修小补即可适用。美国政治制度和美国宪法本身相对稳定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美国宪法有一个让其长期稳定的经济制度基础。美国宪法是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是资产阶级宪法。1787年,出席费城制宪法会议的55名代表中,40人拥有公债,14人是土地投机商,24人是放高利贷者,15人是奴隶主,11人从事商业、制造业和航运业,其中有些人同时经营多种行业,在身份上有所重合。问题在于,在这个群体中,没有一个人代表小农和手艺人的利益,虽然这些人占当时美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同时,在批准宪法方面,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才有资格投票,其他四分之三的人由于财产限制而被剥夺了选举权。美国民主制度的开创者们认为,民主政体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制宪会议创制的政治架构,最终让那些拥有大量资产的“少数人”得以避免受到社会中的“大多数”的“威胁”。也就是说,美国宪法有一个让其长期稳定的经济基础。正如孟子所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
2.美国宪法是妥协的产物。这种妥协主要表现在大州与小州之间、联邦和各州之间、北方与南方各州之间。正是这些妥协推动了美国联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此后,美国国会根据立法的实际需要,逐步形成了参议院和众议院委员会制度。美国国会两院是各种利益、各个阶级斗争的场所,由国会两院批准的法案、议案也是妥协的产物。
3.美国宪法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众议员、参议员须通过选举产生;年满21岁并合乎宪法规定的男子有投票选举权;美国宪法第十五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过去的劳役状况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否认或剥夺。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规定。”美国宪法第19次修正案(1920)终于批准了全国范围内的妇女选举权。
4.美国宪法构造出一个有限政府,并保护个人权利。美国宪法以三权分立为原则,这本身就形成了相互制约与权力均衡机制,确保了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和协作,保证人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同时,美国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允许人民有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等。这样,就不会出现政府一方面制造社会不安定,同时又疲于应付所谓的“维稳”问题。
5.宪法审查机制。在美国,宪法审查也称违宪审查或司法审查,即最高法院审查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以及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及法律。有了这种审查机制,宪法就不会是摆设。
注释:
[1]"Global Christianity – A Report on the Sizeand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Christian Population". 19 December 2011.
[2] ANALYSIS (19 December 2011). "Table:Religious Composition by Country, in Percentages". Pewforum.org. Retrieved17 August 2012.
[3] 贵族多子现象与封建制的传承问题。
《荀子•荣辱》中写道:“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荀子所讲的是战国时期一般人民所出现的多子现象。在西周、春秋时期,贵族多为一妻多妾,“五子”应该是普遍现象。
现在,我们假设1个贵族生5个儿子,按照这个规律,他将有25个孙子,125个曾孙,625个玄孙,第五代的曾玄孙是3125人。按照周礼规定,爵位由长子继承,其他财产和土地由诸子平均分配。但到贵族的第五代,根本实施不了家庭财产“诸子均析制”之周礼,贵族的子孙到第五代时大多数人都将成为庶人。随着诸侯之间的混战,贵族子孙也流离失所,宗法制随之瓦解,封建制也随之彻底瓦解。这是统治者在封建制度“顶层设计”时没有想到的。这充分说明,由少数人设计的社会主要制度一定会挂一漏万,甚至会异化成它的对立面。
[4] 参见我的博客:《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运动是资本主义的胚胎》。
[5] 美国与新教。美国约占新教徒的20%。根据2012年的一项研究,新教徒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到48%,从而首次结束了其作为多数宗教的地位(lic Life), 9 October 2012,"US Protestants nolonger majority". 10 October 2012 – via www.bbc.co.uk.)。
[6] Burenhult, Göran (2000). Die ersten Menschen.Weltbild Verlag. ISBN 3-8289-0741-5.
[7] 印第安人。哥伦布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故此,欧洲人把歌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称之为印第安人(Native American)。所谓的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他们所说的语言有上百种,一般统称为印第安语或美洲原住民语言。美国联邦法律称呼这些少数族裔时,将不再使用“印第安人”等具有“歧视性”的词汇。而由“美洲原住民”取代。到21世纪大约有3000万印第安人,但拉丁美洲的男性印第安人基本上没有纯男性系列的后代,其混血后代麦士蒂索人大多为男性殖民者与当地女性的后代。而在美国,印第安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2%左右。
[8] Hodges, Glenn (January 2011). "America'sForgotten City".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Retrieved August 26, 2017.
[9] Thornton, Russel (1990). American Indian holocaustand survival: a population history since 1492.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p.43. ISBN 0-8061-2220-X.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ve_Americans_in_the_United_States。
[10] Bureau, U.S. Census. "American FactFinder -Results". factfinder.census.gov;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ve_Americans_in_the_United_States。
[11] 西班牙所属美洲殖民地。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在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陆续爆发了独立运动,西班牙因此丢失了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的失利,更使其丢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并最终结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12] 法国所属美洲殖民地。
1535年,当时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航海家杰克斯·卡蒂埃尔(Jacques Kartier)去探寻“新世界”,卡蒂埃尔却来到了魁北克(Québec)。1605年7月27日,法国在新斯科舍建立起皇家港(当时加勒比海地区的航运中心)开始,就揭开了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的序幕。数年后,法国探险家山姆·德·尚普兰建立起魁北克城,而它亦成为了一个以皮毛贸易为主的殖民地,称为新法兰西(或称为加拿大)。新法兰西北起哈德逊湾,南至墨西哥湾,包含圣罗伦斯河及密西西比河流域,划分成加拿大、阿卡迪亚、纽芬兰、路易斯安那四个区域。
1756-1763年期间,英、法在加拿大爆发“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而1763年的巴黎和约使加拿大正式成为英属殖民地。同时,法属路易斯安那的密西西比河以东部分被割让给英国;法国为感谢盟友西班牙在七年战争中的支持,将法属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部分赠予西班牙。1803年,拿破伦以1600万元的价格将路易斯安卖给了美国(俾耳德,巴格力,2018.pp.154-155)。
[13] 可参见我的博客:《中国技术对西方社会制度变迁的影响》。
[14]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093/64103/15138286.html。
参考文献:
(德)马克思恩格斯,1972b.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
(德)马克思恩格斯,1995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
(德)马克思恩格斯,1995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
(德)马克思,恩格斯,196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德)马克思,恩格斯,197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人民出版社。
(俄)列宁,1995.列宁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2006.全球通史[M]. 董书慧,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罗素,1988.西方哲学史:上卷[M]. 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
(美)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2007.欧洲中世纪史[M].杨宁,李韵,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罗德尼·斯达克,2011.理性的胜利—基督教与西方文明[M].复旦大学出版社。
顾准,2002.关于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笔记[M] //顾准文稿.中国青年出版社。
(美)查尔斯·俾耳德,威廉·巴格力,2018.美国大历史[M].魏野畴,译.煤炭工业出版社。
(美)杰拉尔德•冈德森,1994.美国经济史新编[M].杨宇光,等译.商务印书馆。
胡斯托·L.冈萨雷斯,2016.基督教史:下卷[M].赵诚艺,译.上海三联书店。
(法)托克维尔,2013.论美国的民主[M].陈大群,赵振,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美)查尔斯·A.比尔德,2010.美国宪法的经济观[M].何希齐,译.商务印书馆。
李剑鸣.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口变动及其意义[J].世界历史,2002(4)。
版权声明:文中有的图片可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之删除。“弩之的专栏”的博文均为作者原创,未经本人同意,各类刊物和媒体不得转载。对学术性抄袭,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zhangnianyu.blogchina.com/。